焦点访谈丨粮食产能如何再增千亿斤?中国有“粮”方 新加坡人到马来西亚买家电 57年老店如何获得高转化率
焦点访谈丨粮食产能如何再增千亿斤?中国有“粮”方 新加坡人到马来西亚买家电 57年老店如何获得高转化率,
焦点访谈丨粮食产能如何再增千亿斤?中国有“粮”方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近年来,面对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严峻、国内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等多重挑战,我国把解决1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作为“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千方百计促生产、夺丰收。
农业农村部10月25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发布,我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基础上,今年预计将首次突破1.4万亿斤,大面积单产提升取得明显成效,截至10月24日,秋粮收获进度已达82.5%,又是一个丰收季。
近日,全国秋粮收获进入高峰期。
农业新装备正在田间地头“大显身手”。越来越多的科技范儿,彰显了我国农业方面的科技硬实力,而在这酷炫的背后,其实还隐藏着一种软实力,为大面积单产提升、全力夺取粮食丰收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陈杰今年种植了6000亩大豆,这几日金灿灿的大豆堆满他的晒场,他说每亩大豆产量达到350到400斤,这让他很开心。
黑河市作为全国最大的大豆生产地级市和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大豆产量占全国近1/7。2024年大豆种植超2000万亩,今年单产提升初步测算增产5%以上,之所以有这样的成果,跟科技潜力转化为现实产量是分不开的。
刚刚收割的豆种,第一时间就被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的科研人员带回实验室,进行蛋白测定筛选,对于表现优秀的品种,科研人员会对它进行重点培育。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研究员 贾鸿昌:我们可以拿去直接作为苗头品系进行参试,让它出去参加高考一样。经过三年的考试,如果成绩合格,国家发个大学录取通知书,这样就有了一个证,就可以在生产上推广。
一个新的大豆品种的诞生大概需要八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三年的考试其实是最后的环节,而在此之前,需要科研人员优选亲本做杂交实验,经过5年不断加代,再从上千份材料中优中选优,找到有资格参加国家考试的好苗子。今年陈杰他们种的大豆,之所以单产提升效果很明显,跟科研人员不断培育良种、挖掘科技潜力息息相关。
我国的大豆百分之八十以上依赖进口,为了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近年来我国接续实施了一系列针对大豆、玉米和粮油等主要作物的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如何把科技潜力转化为现实产量,是科研工作者们身上沉甸甸的责任,也是我国农业工作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各地都根据具体情况,指导农民落实适当增密、提高播种质量、水肥一体化、“一喷多促”等关键措施,以科学种植方法提升产量和质量。
在湖南岳阳屈原管理区,种粮大户湛拥军此前心里一直惴惴不安,因为他种的500多亩晚稻,在六七月份遭遇了连日的大雨,后来又遭遇持续多日的高温,这对晚稻很不利,他说种了30多年地,对今年的收成,他其实不敢抱什么希望。
湛拥军所在的屈原管理区是洞庭湖区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今年粮食播种面积有21.14万亩。虽然遭遇一系列恶劣天气,但晚稻产量整体依旧稳中有升。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是因为当地今年选用了优秀品种,并全面推广应用合理密植栽培技术开展双季稻种植,旨在推动全域水稻单产提升。
柏连阳是中国工程院院士,30多年来一直深耕农作物生长领域,对水稻的单产提升行动一直都很关注。
柏连阳院士说,这些年为了单产提升,科研工作者花大力气去解决种子问题,实验室种出来的结果是很好的,但我们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如何把专家产量转化为农民产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 柏连阳:科学家有些技术措施很复杂,农民不愿意种,成本高很烦琐,这样的技术不行。我们科研人员要不断探索创新,好成果要及时传授给农民,变为农民的技术。没有变为农民的技术,没有被农民所掌握,就不会成为现实生产力。
把技术真正传授给农民,把专家产量转化为农民产量,这是现阶段单产提升行动成败的一个关键。为此,当地政府和科研机构将指导的端口前移。湖南的早稻栽插一般在3月中下旬,户外低温不能保证育秧效果,移栽晚了会误农时,影响一整年的收成。为了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今年湖南投入18多亿元,建设集中育秧设施1800万平方米,湛拥军在当地政府支持下,也新建了12000平方米的育秧大棚。
另外,由于当地大力推广合理密植栽培技术,这使每亩秧苗比之前稠密了三分之一,这让湛拥军这样的种田老把式们心里有大大的担心。针对农户的担忧,当地和湖南省农科院纷纷到田间地头给农户做宣讲,并制定了水稻种植田间管理指导意见,联合专家进行一对一的指导。
单产提升了,农民的日子好过了、有奔头了,才会更踏实、更有热情地生产种地。今年预计单产提升对粮食增产的贡献超过七成。国家坚持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锚定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目标,这就意味着,除了把科技潜力转化为现实产量、把专家产量转化为农民产量,更为紧迫的是还得把典型产量转化为大田产量。
内蒙古通辽市,这里地处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种植玉米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但在自然资源禀赋这么好的地方,种植大户马忠臣在2019年前,产量却不高,连着赔了三年钱,身负600多万元外债。
马忠臣在最低谷的时候,通辽本地的农业部门也正在为提升单产寻找突围的办法,当时他们在电视上看到玉米科学家李少昆团队在新疆做的玉米高产研究,觉得通辽既是玉米的主产区,又有设施基础,如果也能像新疆那样挖掘和释放产量潜力,那对当地的玉米种植将有极大助力。马忠臣后来得知农业部门的人员要前往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取经,便自告奋勇地加入了这次拜访。
李少昆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员,全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专家组组长。此次的拜访加速了李少昆对通辽的了解,尤其是得知通辽当时正在建设600万亩高效节水高标准农田,如此大规模的试验田,对科学家来说也极具吸引力。
李少昆说,他研究了20年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大面积提升单产,大规模推广种植是基础。而各地的生态条件、气候条件各不相同,所以技术必须本地化,才能将典型产量转化为大田产量。为此他把课堂建在田间,每年4月份他的研究生们就来通辽,大半年吃住都在示范田边的村里。
沈东萍是李少昆团队的博士研究生,她说自己这个博士是被农民逼出来的,因为硕士毕业后,在通辽跟农民打交道的过程中,时常被他们的各种问题问住,这让她动了继续深造的念头。
从2019年起,五年多来,李少昆团队的田间课堂,最多的时候有30多名研究生工作生活在科尔沁区钱家店镇,年轻人们完全把自己扔进地里天天搞研究,所以每年的测产现场,是他们最紧张激动的时候。
通辽市是全国第一个整市推进的玉米单产提升市,今年万亩片区最高产达1247.22公斤,比去年最高产再提升64公斤,增幅达5.39%,这个水平在世界上都属于领先的。
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今年是《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实施的第一年,这个行动方案的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新增粮食产能千亿斤以上。这需要全面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扎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不断寻找属于我们中国自己的“粮”方。
编辑丨胡蓉策划丨余仁山剪辑丨张文庆
发布于:北京
新加坡人到马来西亚买家电 57年老店如何获得高转化率
10月11日,一对新加坡年轻夫妇黄玲(化名)和她的丈夫,从新加坡来到马来西亚新山。
从新加坡到马来西亚新山,相距20公里,40分钟车程,日均客流量约35万人次。这组数字,缩短了两个国家的消费距离。
对很多新加坡人来说,到新山消费已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这种消费行为,如今全球盛行。正如扎赫拉·沙里方纳萨比博士研究的课题一样,跨国生活与消费是打破归属感,打破空间边界感和便捷通勤带来生活方式的改变。
如果我们从消费端分析,跨国消费,恰恰是消费者对另一个地区商业模式的高度认同。
这种渐进式的跨国消费,正在不断向纵深发展。比如,黄玲和她的丈夫,与很多新加坡用户的共性特征是,他们的消费逐渐从早期的美食服装向大件家电转变。
当天,黄玲和丈夫在新山PERMAS MALL 附近的SS Audio家电卖场购买了一台LG洗衣机。有价格优势、送货上门、服务及时,这是黄玲在网上了解以后,寻迹而来的主要原因。
在新加坡,新山家电卖场SS Audio小有名气。一方面是口碑传播,他们的影响力在新加坡不断加大,另一方面是良好的服务和同类产品的价格优势(汇率原因,而非是低价卖),以及场景体验正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
《马来西亚智能家居网获悉》,在SS Audio家电卖场,约有10%的大件家电被新加坡消费者买走。
做跨国生意的SS Audio,正是马来西亚尤其是新山经济发展、跨国消费释放潜能的缩影。在新零售的影响下,向跨国消费者要增量市场,SS Audio比同行快了一小步。
解读SS Audio,我们简单还原历史,这既能反映出新山家电实体店的历史变迁,也能看到第二代家电卖场接班人面对新零售的冲击时做出的改变。
他们,才是马来西亚家电实体店的未来。
信息化建设打响改变第一枪
SS Audio的老板是年富力强、49岁的华人David。
1997年就读英国索尔福德大学,获得财务与会计学士(荣誉)学位,1999年在英国兰卡斯特大学读金融硕士。
毕业后,David归心似箭,皆因SS Audio岌岌可危。
1967年,David父母设立了SS Audio。彼时的马来西亚正处在历史的转折点。1966-1970年,是第一个“马来西亚计划”启动的第二年,标志着逐步向工业化转变,旨在实现经济多元化并减少对农业的依赖。除此以外,1965 年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分离之后,经济仍在稳步增长,居民消费持续增加。
抓住经济发展、由农业向工业经济转型的机会,SS Audio生意不断扩大。
1975年,David出生。开明的父母在David成年以后,将他送到英国读书,希望他能学以致用,将来可以接班SS Audio。
一场突发事件,成为SS Audio的分水岭。
1995年,David父亲上山打猎遇难,从此音信皆无。
这场惨剧,对于刚满20岁、正在英国读书的David来说,是无法接受的。
在他人生的起点处,一场刻骨铭心的痛失父爱,让他失去了那个可以避风的港湾。
很长时间,SS Audio由母亲打理,但公司的经营状况还是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1999年,当David回到SS Audio店里时,店铺规模从原来的几百平方米只剩100平方米。
父亲不能亲自扶David骑上战马送一程,在有限的资源下,如何守住这份家业并且还要做大?
David在读大学期间感受到英国商业模式的成功,给了他尝试创新的勇气。
上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发展,英国企业迅速采用新兴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移动电话和计算机技术的早期采用使英国公司能够在客户服务、金融交易和媒体内容方面进行创新,从而在快速增长的数字经济中处于领先地位。
在英国读书期间,David耳闻目睹,感受到了信息技术带来的巨大转变。当他回到SS Audio店里时,发现还是用传统的手工方式记账,不但效率不高,而且容易出现误差。
David接手SS Audio店面,率先实行信息化。购买计算机、设立信息系统,从进货到销售,再到库存,以及每天的营收完全通过信息化呈现。
这一改变效果显著,工作效率、运营效率提高50%以上。挥别手工劳作模式,David小试牛刀成果显著。
当时的环境下,David具有超前洞察力。1999年,马来西亚计算机普及率很低,因为当时整个国家的信息和通信技术 (ICT) 正是早期阶段。很多人对计算机这个外来物种非常陌生,2000年以后,马来西亚的计算机普及率才开始提速。
“当时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外部的改变,比如迅速开店扩大规模,当时达不到这样的条件。一种是内部改变,通过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运营成本增加利润。我只能从后者开始,通过自我造血和输血,渡过难关。”David面对《马来西亚智能家居网》如是回忆过往。
向存量客户要市场
1999年,David正式进入第二代家电人的行列。家庭的责任以及把店铺经营好的压力,让这个未满25岁的年轻人有很多苦闷。
但他从不在家人面前表露。作为家中的长子,他必须让自己更加理性、更有韧性。他要养家、照顾妹妹,只有把生意做得更好,别人才不会轻视孤儿寡母。
其实,SS Audio是有用户基础的。1967年父母开设第一家店铺的时候,都是在高端住宅区。父母乐善好施,做生意从不斤斤计较,遇到用户需要电器维修随叫随到。
当时没有电子商务,实体店是唯一的销售路径时,SS Audio如同马来西亚很多家电卖场一样,依托熟人社会和良好的服务,生意越做越好。
受到熏陶的David,从他记忆的时候就懂得,要主动与客人打交道,了解客人的诉求,把售后服务做好。这段经历,在他独当一面的时候,就更加意识到把服务做好才是维系客户的根本,而不仅仅是用低价取悦客户。
研究商业趋势、研究消费趋势,这是David接手以来,每天思考的事情。在借鉴英国商业模式的同时,他更喜欢研究新山的用户偏好。
很快他发现,到店里购物的多是老用户,或者老用户介绍的朋友。复购率高。
David意识到,服务好老用户比挖掘新用户成本更低,商业转化率更高。于是,在每次做促销活动时,都会在居民区相对集中的地方,通过产品展示以及发传单的形式,让更多用户了解SS Audio。
“我们平时更愿意与老用户沟通,询问他们使用产品时遇到的问题,未来想要消费哪些品类,对哪些品牌满意度最高,用户希望我们做出哪些改变。这种来源于一线的用户了解,对我们选品、增加客户粘性改善服务非常有帮助。”David始终认为,这些老客户是SS Audio宝贵的资产。
向存量客户要市场,David在接管SS Audio五年以后,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2005年,SS Audio在新山 Permas Jaya 的大街上开设了第二家零售店。
开业那天,David百感交集。他眼含泪花,用实际行动告慰父亲在天之灵。
David的骨子里更有商业预判基因。在商业模式上,他不主张打价格战,这是父亲在世时,对他产生重要的影响。
“父亲曾经对我说,卖便宜的产品利润不高,虽然有销量,但用户体验不好。随着收入的增加,未来好产品才是用户最需要的。”当年父亲的谆谆教导一直回响在他的耳边。
以至于从1999年接手店面以来,David的主张是从不以低价获客,而是主打高端高品质。这与SS Audio老客户的价值观一致,又与年轻消费者追求智能化、高端化的目标一致。
把新加坡当成新战场提高转化率靠
站在父亲的肩膀上,David接班并不是一部苦难史。相对于别人,David的创业算是一条捷径。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家电、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率显著上升。2000年左右,电视、冰箱、空调等逐渐成为马来西亚中等收入家庭的标配。
2000年之前,占据马来西亚家电主导品牌的是松下、夏普、索尼、飞利浦、东芝、美国GE等,SS Audio一直与这些品牌保持长期合作。进入2000年以后,美的、海尔、TCL成为SS Audio的中国品牌代表。
2015年,David在PERMAS MALL开设了第三家零售店。
这家店铺有良好的地理位置,便于停车,室内设计更有现代风格,近乎家庭实景般的场景体验,给用户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继而提高了转化率。
主打高端、主打场景体验的SS Audio如今稳健运营。在品牌方面,韩国、中国和日本三分天下。从总体销量来看,LG销量第一,三星第二,海尔第三。
海尔作为后起之秀,用户体验、增长速度和高端品牌的迭代优势,正在抢占用户心智营销。
和其他经销商一样,SS Audio同样面临用户碎片化的购物方式,直播带货、社交媒体、电子商务、直销模式等,越来越多的销售载体和路径不断蚕食实体店的份额。
SS Audio开店57年的经验表明,价格驱动是一剂猛药,但绝不是良药。
“电子商务对于低价产品会有影响,但我们一直定位于中高端,影响有限。相熟的客户,购买中高端产品都希望亲自看到实物,了解产品的特征。再加上,实体店的售后服务远超过实体店,因此,实体店的空间依然存在。我们要思考的不是如何低价引流,而是如何为客户创造价值。”David面对电子商务的影响泰然处之。
把线下服务做好、挖掘存量客户需求、主动引流新加坡跨国用户,这是SS Audio面对电子商务的冲击时,亮出的三张盾牌。
SS Audio在社交媒体不间断传递着智慧生活方式,越来越多新加坡用户在关注SS Audio。很多新加坡用户到新山一日游时,会主动来到SS Audio。
由于实体店更注重场景体验、服务方式和专业知识更具有优势,因此,很多用户进店以后的转化率会更高。
10%用户来自新加坡,这一转化率高于当地的平均水平。而SS Audio本地用户中,约35%的消费者都是存量客户。
截止目前,在SS Audio拥有57年的发展史上,可以分为两个进程:
1967年~1999年是SS Audio的前转。这些前转有创业的艰难、荣光还有痛失亲人的悲情故事;
1999年~2024年是SS Audio进入家电赛的中转。这条赛道SS Audio从最初的谨慎到如今的游刃有余,26年时间又开设两家新店,成功吸引新加坡用户跨国消费。
Davi正在用不同的载体,讲述SS Audio的新故事。
踌躇满志的Audio,不惧电子商务的风浪。站在新零售时代的风口,他的目标是,择机在开设一家新店铺。
这或是他人生的又一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