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鞋子资讯网-鞋子批发市场行业网!
loading
立即发布信息
    鞋子资讯网-鞋子批发市场行业网 > 热点资讯 > 综合资讯 >  东方好味罗带粽子亮相“村BA”赛场 300个粽子一夜卖光 战国时期的“粽子”原来长这样!

    东方好味罗带粽子亮相“村BA”赛场 300个粽子一夜卖光 战国时期的“粽子”原来长这样!

    时间:2024-12-11 10:05:07  编辑:  来源: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196594267@qq.com 删除  浏览:3次   【】【】【网站投稿

    东方好味罗带粽子亮相“村BA”赛场 300个粽子一夜卖光 战国时期的“粽子”原来长这样! 

    东方好味罗带粽子亮相“村BA”赛场 300个粽子一夜卖光

    南海网11月3日消息(记者 程小丹 李绍远 实习生 卢佳 王柯舒 )11月2日晚,“威特杯”2024海南东方“村BA”篮球超级联赛(以下简称海南东方“村BA”)赛程第二天,群众热情不减。场外,东方好味好物市集热闹非凡,东方美食与特色商品琳琅满目。除了东方烤乳猪等美味外,名气响亮的东方罗带粽子也亮相“村BA”赛场。

    东方罗带粽子亮相“村BA”赛场。

    “开幕式第一天,我们准备了300个粽子,当晚就销售一空。”在东方罗带粽子摊位前,摊主卢家凤介绍,东方罗带粽子也叫乡糯粽,采用细长且天然的野生菠萝叶精心手工包裹,形成四个小巧的四角形,外观精致可爱,深受顾客喜爱,“第二天罗带粽子依旧抢手。”

    东方罗带粽子。

    说起罗带粽子的历时渊源,可追溯到东汉时期,距今有近2000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东汉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春,伏波将军马援率兵平定交趾后,挥师南渡抚定珠崖。其部队南下经过东方境内,不仅将内地西南地区的官方语言(军话)传到罗带、十所等村庄,还在当地留下了五月吃粽子的习俗,罗带粽子便是由此而来。

    目前,在八所镇罗带村的多家粽子制作基地已从最初的小作坊升级改造成厂房,成立公司,引进高温杀菌设备等,规模进一步扩大,在留住罗带粽子味道的同时,更加安全卫生。在罗带村,粽香味依旧。

    卢家凤介绍,罗带粽子还搭上了网络“快车”,实现线上销售,订单不断,市场反响非常好。“野生菠萝叶不仅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还散发出浓郁的香气,这使得乡糯粽在市场上大受欢迎。”

    近年来,罗带粽子声名远播,已成为海南东方市远近闻名的特色旅游美食产品,还获得“海南十佳粽子”“海南特色粽子”等荣誉称号。粽子产业正成为罗带村推动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罗带村也因粽子加工,在2021年成功入选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市民游客选购罗带粽子。

    不仅如此,罗带村党支部还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采取“党建+公司+农户”的模式,不断完善“罗带粽子”的产业链。村两委、乡村振兴工作队积极引导村民种植粽叶,修建养猪场,借助本村的水稻种植,完善罗带粽子产业链。让粽子产业成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纽带,培育发展新动能,助力乡村振兴。

    11月,在海南东方“村BA”赛场,罗带粽子这道有历史、有传承、有创新的知名小吃等你来品尝。

    据悉,“威特杯”2024海南东方“村BA”篮球超级联赛由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指导,中共东方市委、东方市人民政府,海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东方市委宣传部、东方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承办,海南省篮球运动协会提供技术支持,东方市农业农村局、东方市商务局、东方市融媒体中心、东方市体育服务中心、东方市篮球协会协办,南海网、南国都市报社执行。

    此次赛事独家冠名企业为海南威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战略合作伙伴为益海嘉里食品营销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该赛事还获得海尔智家海南分公司、深圳市椰力丫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东方之猪文化有限公司、深圳市东西方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市炫舞团体育娱乐文化有限公司、沐蓝春天、海南黎苗家文旅集团、海南康巴实业有限公司、海南中合建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海南东方金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海南鳄珍鳄鱼产业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东方市支行、海南农商银行东方支行、中国建设银行东方支行、中国移动海南公司东方分公司、椰牛椰汁集团、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东方支公司、锦江酒店(中国区)旗下品牌——东方维也纳酒店、富利瑞华酒店等企业的大力支持。

    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庞小晴


    战国时期的“粽子”原来长这样!

    端午节吃粽子的传统由来已久。在一座战国时期,楚国贵族的墓葬中,考古人员在椁室中后室的木案上,发现了许多圆形植物包裹。经过研究发现,包裹外部为槲叶,内部为水稻、黍等粮食。这种“槲叶”包裹的食物。看上去跟现在我们端午节吃的粽子,似乎有着紧密的联系。今天我们一起到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一探究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 蓝万里:你看这个部分,这片的叶缘就比较短小,这应该就是接近于这个叶柄这一片的形态,然后越往上这个波浪形就越明显,再根据这个叶间的这些脉络的走向,基本上就能够判断他就是槲叶。

    2015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人员在河南信阳城阳城遗址八号墓葬内发现了大量圆形植物包裹,经反复研究发现,这些包裹外部为槲叶,内部为水稻、黍等粮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 蓝万里:包裹大概数量比较完整的有40个左右,我们把其中两个包裹进行了仔细地观察和解开,这些包裹就是用比较宽大的叶子,一层一层地包起来,它的直径一般都是在15厘米左右,大概3到5厘米厚,用编织绳索或者是秸秆捆扎起来。

    考古人员通过体视显微镜分析发现,40个完整包裹内有39个里面装的是没有脱壳、没有煮过的稻谷,另外1个装的是黍。这些圆形包裹到底是什么?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 蓝万里:当时这些包裹它是就是放置在案上,那椁板上也有,它以这种放置形式和组合形式来看,我们推测它是作为食物的形式来放置到进入墓葬的。我们测算了一下大概它也就能装到200克左右的粮食,刚好是一个成年人的饭量。饮食文化传承应该就是文化传承里面最容易流传、也最根深蒂固的一部分,所以2000多年,槲叶和粮食和水稻和黍米结合的形式也就流传了下来。

    千古一叶寄乡愁 又到端午槲粽香

    墓葬中发现的槲包证明在那个时代,人们就已经发现槲叶能为包裹的食物带来植物的清香。其实不仅在2000年前的楚国墓葬,即使在现在,在野生槲树资源丰富的陕西、河南、山东部分山区,当地群众依然保留着端午时节采摘槲叶包裹黍米做槲叶粽子的传统。只不过随着食物越来越丰富,里面的馅料也从单一的黍米、糯米,加入了红豆、板栗、红枣等,风味也随之越来越丰富。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研究馆员 刘百灵:它不仅是一种节日食品,还是一种文化符号。在我们豫西地区,一直就有着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当地老百姓就地取材,用当地的槲叶包上黍米作为节日食品,俗称为槲包。

    槲树叶子宽大,有一股独特的清香味,这股清香味在端午节前后最为浓郁,端午节前,在河南省栾川,当地村民一定要采摘槲叶,制作槲包粽子。

    槲包的制作工艺繁复且考究,从选材、清洗、包裹到烹煮,既保留了先民们的饮食痕迹,又在代代相传与改进中,见证着中华饮食文化的源远流长。

    柴火点燃,炊烟升起,空气里开始弥漫槲叶的醇香。煮槲包虽然不费事,却需要耐心和时间,用大火煮上几个小时以后停火,继续在锅里捂上一夜。出锅的时候,老远就能够闻到浓浓的槲叶香味。剥开蘸上白糖,黍米和各种豆类的味道,混着槲叶淡淡的清香,吃到嘴里软糯香甜。

    栾川县白土镇居民 梁小娟:煮好的槲包要是短时间内没有吃完,可以隔个一两天再煮十几分钟,越煮越糯,越煮越香。

    而人们在端午节包槲包的美食传统,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也被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认识和喜爱。

    (央视新闻客户端)

    发布于:北京